4月2日晚,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翁辉辉副教授在仙林校区朱共山楼205会议室为广大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大地震能否预防?—2025年缅甸Mw7.7级地震的启示”的精彩报告。
翁辉辉首先介绍了缅甸Mw7.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背景及其震源破裂特征。该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前缘断裂带,是缅甸近三十年来最强烈的板内地震事件之一,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通过国内外学者分享的地震波形反演、InSAR地表形变监测和余震精定位等多源数据,翁辉辉分析了此次地震造成巨大破坏的三大关键因素:高震级、超剪切破裂和浅震源深度。
翁辉辉报告
随后,翁辉辉探讨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地震是否可以预测?” 他指出,尽管科学家们长期致力于地震预测的研究,但由于地震孕育过程极为复杂,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具体发生时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采取措施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那么,在面对无法精准预测的地震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他提出了三项关键对策:第一,加强观测与提前防范,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在危险断裂带上的地震;第二,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强化抗震设计。目前,我国已建立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后的几秒至几十秒内向公众发出警报。未来应进一步提升预警精度,并强化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提高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第三,普及地震科普教育,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翁辉辉生动演示了地震发生时的避难措施,如“就近躲避、保护头部、远离窗户”等,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地震应急演练和地震科普,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们就地震预测可行性、地球动力学、板块构造等多个研究领域进行了积极提问,翁辉辉针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帮助大家加深对地震科学的理解。本次讲座不仅让大家对地震的成因、研究方法和防灾措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防震减灾意识。正如翁辉辉所说:“虽然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和有效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从而帮助更多人平安地防范自然灾害。”
现场学生提问
翁辉辉与部分参会师生合影
图文:占诗冉
审核:汤晓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