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级安邦书院学生“零距离接触”前沿平台

发布者:白若蓉发布时间:2025-04-07浏览次数:10

为了更好的实现科教融汇,为学生的未来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在建立专门面向本科新生的“地球与行星科学前沿讲座”基础上,举行“零距离接触地球与行星科学前沿科研平台暨第四期地球与行星科学前沿讲座”活动。

第一站来到了关键地球物质循环与成矿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聚焦矿产资源保障国家战略,围绕关键地球物质循环与成矿动力学、圈层相互作用与金属成矿机制、物质循环-成矿示踪与利用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科研,并以此支撑高水平教学。杨涛老师、王国光老师为学生详细介绍了流体包裹体测温平台、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离子探针及大型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重要科研设备。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不时提问,了解不同仪器设备的独特性能和未来应用领域,对未来依托创新项目开展科学探索充满向往。

第二站来到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国际同位素效应研究中心。该中心是2019年建立的跨学科研究中心,以研究同位素效应为核心,以促进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突破,解决重大交叉科学问题为使命,涉及的主要学科包括:地球、行星、大气、海洋、环境、考古、生态、材料、生命等。本次邀请谢豪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同位素效应的原理和高维度同位素效应的前沿研究。谢豪老师讲解了同位素质谱的原理和发展历史,给同学们介绍了团簇同位素、叁氧同位素、肆硫同位素、惰性气体同位素和轨道离子阱同位素等分析测试平台,以及高维度同位素在地质和行星科学中的应用。活动中,同学们对元素、同位素、高维度同位素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四期“地球与行星科学前沿讲座”随后举行。本期讲座特邀了冰球官网唐卿副教授,以《关于早期生命演化的定量化研究》为题,面向地质学拔尖班、行星科学班、生物与环境演化、地质学类、环境科学与健康等班级40余名2024级学子讲授了古生物大数据的前沿进展。陈天宇院长参加本次活动并致辞,王小林副院长主持。王国光、王涛老师作为新生导师,参加了本期活动。

唐卿副教授报告内容丰富,他从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开始,娓娓道来40亿年地球历史长河中生命演变的奇迹。报告中,他强调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地质古生物学的学科交叉对前沿研究的重要性。他介绍了研究团队耗时六年时间创建了目前全球数据最全、信息量最大的早期地球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并且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地层对比、数据清洗,学生印象深刻。他还介绍了团队基于超算和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分析手段,建立的迄今第一条早期地球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曲线。本次报告通过大数据方法定量化地揭示了早期地球15亿年的生命演化历程,定量勾画了复杂生命的起源、辐射、灭绝、再次辐射至现代生态系统形成的早期历史过程,给同学们带来深深的震撼。

第四期面向本科生新生的地球与行星科学前沿讲座顺利举行

活动中,同学们还参观了朱共山楼的矿晶展厅。展厅内陈列的精美矿物标本让学生们大开眼界,赞叹矿物世界的奇妙和地质过程的复杂。陈列的每一个矿物,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记录着一段独特的地质传奇。

同学们对这次创新的前沿平台考察结合前沿讲座的形式纷纷点赞。骆俊翰同学认为“在上个学期的时候,我参加了很多次活动,但是没有一次像这次一样令我感触这么深的,这一次的活动不再是浮于纸面的ppt”;武海峰同学认为“参与此次学术讲座和实验平台考察,收获远超预期,超净实验室的严苛标准更是震撼”;杜天翔同学感慨道“一些简单的实验室中的小细节也令我很感兴趣,像模拟高温高压环境的小装置,看起来结构如此简单,居然能模拟出地下深处的成矿环境!”;谭斌文同学提出“在唐卿老师的讲座中发现了跨学科交流在前沿研究中已成不可缺少的一环。”占宁丽同学点赞本次丰富多彩的前沿学术盛宴,她真切的“零距离接触”到现代地球科学的科研思维、科研过程、科研成果,也希望自己能始终带着这份激情迎接未来的挑战。


文:王国光

审核:董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