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科教融合,拓展学生的学科认知视野,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于2025年3月7日至9日组织师生赴广州开展“大院大所名校篇”研学活动。
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党委副书记毛予倩、地球物理专业副教授翁辉辉带领安邦书院10名2024级地学专业本科新生,前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沙科研基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及中山大学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参访交流,探索海洋地质奥秘,实地感受地学前沿科研氛围,感悟自身使命担当。
1.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沙科研基地
3月7日下午,师生抵达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南沙科研基地,这里停靠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技处王伟巍副处长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梦想号”的驾驶舱、智能机器人操作室、尖端实验室及甲板上的钻探平台,并在会议室观看了梦想号与深海钻探技术宣传片。“梦想”号可在6级海况下正常作业、16级台风下安全生存,船只总吨33000,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排水量426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在不进行补给的情况下可连续在海上工作120天,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还配置了最新一代30兆瓦闭环环网电站,涵盖基础地质、古地磁、无机地化、有机地化、微生物、海洋科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钻探技术九大实验室,配置世界一流的磁屏蔽室、超净实验间和全球首套船载岩心自动传输存储系统。“梦想”号于2020年5月完成初步设计,2021年年底正式启动。 2024年11月17日,“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 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和青年人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同学们激动地在梦想号船头及高层观测平台拍摄集体合影留念。
随后,师生前往“梦想号”的配套基础建设项目——中国大洋钻探岩心库,观看大洋钻探成果宣传片,近距离观察保存完好的深海岩心样本。返回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通过展厅参观了解该局历史沿革、重大科研成果及当前研究方向,重点学习了其在南海资源勘探领域的贡献。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3月8日上午,师生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展交流。南海海洋所党委委员徐敏、人事教育处李丹和来自OMG实验室的杨小秋、向荣和黎刚三位老师出席座谈会。徐敏委员首先介绍了南海所的科研方向和主要成果,其岛礁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研究令人惊叹。随后,李丹老师介绍了南海所的多元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机制。之后,三位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对南大学生给出了真诚朴实的寄语和成长建议。
会后,师生登船参观南海所科考船——“实验6”号,实地了解海水采样设备、海底信息监测仪器等装备的样貌、功能与操作过程原理,参观了科考船上的先进实验室和控制室,震撼于海洋地质前沿科技的高度现代化及其对科研工作者的巨大帮助。同学们还在“实验6”号船上和科研人员以及船员们一起体验了丰盛的午餐。
3. 中山大学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
3月8日下午,师生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参访。中山大学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党委副书记徐永怡与团委副书记梁秋芸全程引导参观。在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内,同学们参观了冷冻蚀刻电子显微镜、多接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同位素分选仪及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尖端科研设,近距离观察科研日常,为日后的科研报国初步打下基础。
随后,师生参观地质矿物博物馆,学生志愿者的热情使大家了解到周氏黔龙鱼等化石的科学价值,见到了海关罚没的琥珀与松脂标本,零距离触摸了硅化木,观赏了特色矿石并了解到简易鉴别手段。在院史展览区,同学们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中大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的发展历程,深刻体会到学科发展的艰与成就。
最后,双方举行座谈交流会。中山大学徐永怡副书记与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毛予倩副书记分别介绍了两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情况,并表示进一步友好交流合作意愿。中山大学22、23级学生与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24级学生围绕课程学习、野外实践和校园生活等话题展开讨论,并互换联系方式,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访、装备观摩及跨校交流,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海洋地质与资源勘探的科研实践,为专业学习与生涯规划打下基础。相信各位同学们定会不负祖国的期望,肩负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怀揣着科研报国的梦想,扬帆起航!
心得体会
马瑾怡 2024级地质学(拔尖计划)专业本科生
怀着激动与期待,我参与了这次参观南海所、梦想号和中山大学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的行程,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在南海所,前沿的科研设备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展示,让我深刻认识到海洋科学领域的无限可能。那些先进的实验仪器,承载着科研人员探索海洋奥秘的希望,每一项成果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实验与钻研,这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
登上梦想号,近距离感受这个海上科研平台,更是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站在甲板上,海风拂面,我想象着科研人员在这里乘风破浪,开展各类科考任务的场景。它不仅是一艘船,更是探索海洋的先锋,让我对海洋科考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于海洋科考的兴趣。
中山大学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的参观同样令人难忘。丰富的地质标本和前沿的研究方向,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与专家学者的交流,让我接触到了学科的最新动态,也意识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更激发了我对海洋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我将以此次经历为契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未来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谢允言 2024级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本科生
我十分幸运,能获得这次开拓视野的宝贵机会。在活动期间,我目睹了世界顶尖的探测技术,亲身体验了前沿科学家的工作与生活。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以及展览展示,我对地球科学的现状与未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梦想号”作为当前全球最先进的探测船,其钻探深度可达11000米,排水量达40000吨,规模堪比中型航母。它具备双月池结构,能够应对多种复杂地形。“梦想号”真正让我领略到科技与地学的深度融合。ROV(遥控无人潜水器)以及全流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让我意识到地学探测早已告别传统的“一锤一镐、赤脚走遍天下”的模式。
在资金周转、大国纷争、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作为国内顶尖的相关专业,我们在科学领域理应肩负起责任,潜心钻研,为中国在全球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南海研究所的参观,让我深切体会到海洋研究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从石油探测、可燃冰开采,到生物化学研究,这些实际应用让“地学”这一宽泛概念在我心中变得更加具体,也让我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
中山大学的交流活动,则从另一个维度帮助我们理解所学学科。他们的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矿石、震撼人心的化石,以及各类高端仪器,无一不让我深感当下努力学习的必要性。
关怡珂2024级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本科生
这是一次非常非常难得的经历,无论是承载着人类“打穿地壳”的愿望的“梦想号”钻探船,还是“初出茅庐”便已战功累累的“实验6”,都让我感到震撼;无论是南海所的科学家对自己研究领域的倾囊相授,还是中山大学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师生热情的招待与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
原来,南海的群岛并不是与世隔绝,早有前辈在上面留下了探索的足迹,现在依然有科学家在岛上探求地热的答案;原来,看似不起眼的造船厂,也能建造出全球最先进的科考船,目光瞄向海底下的地幔;原来,“一闪一闪亮晶晶”不仅可以形容星星,还可以用来描写眼睛,科学家把他们热爱的事业介绍给我们时,眼睛里就闪着光芒。
珠江三角洲三面被丘陵环抱,一面是漫长的海岸线,三江在这里汇聚,这里充满机遇。此行结束,科学家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逐渐丰满,地质工作者的责任也逐渐清晰,有一条路在我眼前缓缓铺展开。
段辰名2024级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本科生
在过去的三天里,在毛老师和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十个同学一起走过了深圳、珠海和广州,参观了众多科研院所、研究基地和中山大学学院,感受了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梦想号的先进与宏伟,聆听了诸位教授对于海洋最新前沿研究的讲解,见证了南海海洋研究院一路从南京走到广东的历程,欣赏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矿物与化石藏品,了解了中大百年校史、百年院史的发展历程。
孔子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原来不亦乐乎的不止东道主,还有跨越千里前来的客人,这不仅仅是一次我们大一新生面对先进的学术研究增长见识的盛宴,也是老师们谈笑风生面对志同道合的同路追梦人彼此的惺惺相惜。那些曾经只能在电视或者书上看到的驾驶舱与先进的实验设备,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广东独特的植被气候与饮食语言文化,也让我新奇不已;第一次见到大海和这样深刻的对于海洋研究的介绍,我对于海洋的知识也开始走进现实、触手可及。
或许三天时间很短,深奥的海洋知识我也不过是只了解了九牛一毛,但是这难忘的广东之行,这探索大洋深耕蓝海的种子,已经种在了我的心里。
施雯 2024级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本科生
经历了为期三天的“地学初体验之大院大所广州篇”后,我有诸多的感悟。
我认为对于尚在大一的学生,这个活动能极大地激发我们对地学的热情与兴趣。在此之前,地学在我心中只是一门我正在学习的学科,而在参加了这次活动后,我更能明白地学存在的意义以及其未曾明言的无尽魅力。当我听着各方面的专家在他们所熟悉热爱的领域侃侃而谈时,我也忍不住去想象我们脚底这片土地蕴藏着怎样的奥秘。无数的地学人不住去探索,将各种地理现象的本质迷雾驱散,展现其原理。在向宇宙深处探寻时,地质人也在向地球深处行进,去拨开迷雾窥探许久许久以前的世界。
或许我们在大一时并没有多少相关的知识支撑,但这种活动可以为未来的路点亮火把,让地学人知道这门学科的路通向何处,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所以我诚心希望这个活动可以一直开展下去,成为一届届地学生的指南针。
图文:邓心怡、毛予倩
审核:毛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