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学科交叉融合性强,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关
系着国际战略、社会生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其学科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地球科学专业的“小鲜肉”们而言,地球科学充满着神秘和未知。金秋十月,为了尽早为新生开启地学之门,一场名为“地学初体验”的第二课堂活动正在校内外如火如荼地展开。
经过前期研究和讨论,活动确定了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公园、浙江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和安徽池州九华山三条野外实习路线,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抽签选择路线,由一名专业教师和一名学工组教师共同带队完成所有的实习课程。同时,学院还为每条线路配备了2-3名高年级同学作为助教,这些同学都参加过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三届地质技能大赛,具有较为全面的地学知识积累和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活动由翻转课堂预习研讨、野外实习和成果汇报三部分组成。
行前预习:翻转课堂研讨课
对于尚未接触专业课程的新生而言,每一条线路的地学知识都蕴含着巨大的知识量,野外的时间又非常有限,行前的预习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预习取得最佳效果,活动的组织者们经过商量,决定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三位专业教师提前三天针对不同的实习地点拟出“‘金钉子’在长兴剖面地层的哪个位置?其全球地质意义是什么?”、“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影响如何?”、“九华山花岗岩的时代、成因与地质背景?”等9个议题,同学们分组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课堂讲演准备。
10月24日下午,在简短的“地学初体验”活动动员会之后,三个小组的老师和同学们分别在研讨教室开展各自的“翻转课堂”。精美的PPT教案、利落的板书、条理清晰的讲解内容,刚刚进入大学还不到两个月的同学们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基地班的黄擎煜和黄迪同学二人同台,自诩“双簧”,互捧互逗,将课堂演绎得妙趣横生;分组讲演后的自由讨论阶段,同学们围成一圈进行进一步的探讨,问者和答者都积极踊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和精彩,各自的逻辑思辨和临场发挥能力可见一斑,而激烈的争论也让老师们最后的点评和“谜底揭晓”充满了期待和兴趣。课堂结束后,老师和学长们纷纷感慨:“出乎意料”“初生牛犊不怕虎”。
野外实习:行走的课堂
10月25日,阳光明媚。全体师生迎着第一缕朝霞分组前往三地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在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公园,同学们主要学习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在浙江安吉天荒坪,将为同学们展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魅力;在安徽九华山,通过对花岗岩和岩溶地貌的学习,同学们将可以领略地质运动所造就的大自然巧夺天工之美。
带队的专业教师都是在相应的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绩的青年教师,姜宝玉老师刚刚在NATURE刊物上发表论文,徐静老师在水文模拟研究方面有着长期的积累,王博老师是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老师和学长们的带领下,经过对地质现象、地层剖面的实地观察和讲解分析,同学们不仅看到了大自然之美,更看到了数亿年前的地质运动和环境演变,同学们由衷感叹:“此‘石’无声胜有声”。于是,即便置身于油画般的风景中,同学们却总是热衷于脚下的石头,津津乐道于“金钉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在野外,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更是参与者和创造者,在一些观察点,大家各抒己见,积极讨论,相互激发出对学科的浓厚兴趣。野外地质实习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师生共处、同学共游,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一路上的欢歌笑语、刘墉古宅后院的即兴歌舞、大巴车上的歌曲接龙……点点滴滴都能感受到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大家庭的其乐融融。
成果汇报:各家争鸣 百花齐放
野外实习后是整理实习报告和准备成果汇报的紧张的三天。10月30日晚,2014年“地学初体验”新生野外地质实习成果汇报会暨表彰大会在地科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由院长王汝成、院党委书记王洪涛、副书记刘慧和姜宝玉、王栋、戴宝章、王博、杨涛、徐静等6位教研室老师组成了强大的评委阵容,通过对学生野外实习书面报告和现场汇报等内容的评审,结合野外实习表现,最终确定12名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2014年度新生奖学金人选,并对各个小组的集体汇报展示进行评分和表彰。
现场展示了所有同学的野外实习记录和书面报告,其中不仅记载了实习中的地学现象及相关地学知识的思考,也记载了每位同学对于此次实习活动的切身感悟,以及这一过程中自己对于地球科学学科的逐步认识和了解。书面报告体裁不限,鼓励创新,于是在现场可以看到严谨的学术性报告,也可以看到别出心裁的散文、诗歌体报告,尽显地科学子的才华与个性。 三个班6个小组将实习中所听所看所学所想,凝练成15分钟的汇报,通过视频、照片、ppt等方式,一一向评审娓娓道来。评审通过汇报内容、现场表达、ppt制作、小组整体参与度和创新性等五个方面的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各个小组都是多人参与汇报、分工协作,汇报内容一般都分为地学知识、问题分析与思考、实习感悟等部分,基地班宋思成同学对于地学知识的深入研究和讲解、曲阳同学条理分明的问题思考和解答、曹维敏同学精心制作的视频、二班同学的口述感言等等,精彩不断,纷至沓来,不时引发现场的阵阵掌声和会心的笑声。最终,基地班2组以他们对地学专业知识点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的运用以及独到的思考和感悟一举摘得“优胜小组”的殊荣。
隆重的颁奖仪式后,王汝成院长总结发言,他表示,听到这么多同学流露出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对地学萌生浓厚的兴趣,感到非常欣慰;对同学们在成果汇报中展示出的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感到十分惊喜;同时,他也提到,地球科学不是一门闭门造车的科学,有时确是“此‘石’无声胜有声”!这次地学初体验不仅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让新同学有了一次极其宝贵的近距离接触自然、接触地球科学的机会,他也希望同学们能一直饱有这样一份热爱自然的心,投入到今后的地学学习中去。
地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有较强的需求。长期以来,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高度重视这样的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多渠道的育人模式,努力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打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本次地学初体验活动为第二次举办。
附:2014级MG冰球突破官网网站学生实习感言
别了,湖州
我就这样离开了
手拥装满智慧的背囊
我就这样离开了
脸挂阳光灿烂的笑容
我不会忘记那长兴地质园内
一层又一层灰岩
所透露出的岁月的沧桑
我不会忘记
那煤山金钉子下
一双又一双眼睛
所折射出的对知识的渴望
那小小的钉子是时代的终结,又是时代的开始
它是时代的巨人
高傲、挺拔,有着坚毅的眼神
却又是清扫陵园的老人
见证,守护着脚下哀鸣的灵魂
那翻滚的岩层
好似定格的汹涌波涛
一切的一切都静止了,却不失当年的精彩
小小的牙形石为何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
是什么,让美丽的地球成为死亡之海?
这一个个问题
一直回荡回荡在我耳边
我还记得
那南浔的古朴与典雅
小桥流水
厅堂里弄
那里有美人西施倚靠梳洗的传说
那里有状元张氏提笔挥毫的墨扁
那里有静谧的生活
那里有沉寂的灵魂
亿万年前的地火
热情高涨,一飞冲天
亿万年后的今天
留下了冷却沉寂的花岗岩
它在哭泣吗?
是在沉吟吗?
他是否是当年干将莫邪铸剑用的试剑石?
在那美丽的莫干之巅
游客在这样遐想
我们在如此思索
终于明白
那神秘的自然之力
也能成为魔幻的神话传说
就这样轻轻的别了
留下一路欢笑
收获一路喜悦
朋友,老师
还有那善解人意的导游
都化作阵阵春风
萦绕着美丽的湖州
就像那万卷石书中的历史
永远的铭刻在我心中
别了,湖州
别了,我的地学初体验
秋游赋(地学初体验报告)
(从师游安吉,所学有感,为赋数行)
风迷西月,花迎东阳,有学子北来,看江南风光。
碧空星光下,晨起理行装;金陵云烟处,花间蝴蝶忙。浮生半日闲,偷得初体验。仙林大道寂寂车少人稀,巴士小间融融欢声笑语。时则论古述今谈天说地,而或长歌短吟风生水起。时日匆匆,光阴荏苒,不觉已至巳末。登槛凭栏:绿草茵茵,天朗气清;秋水汤汤,翠竹流响,穷发奇思妙想,浑忘天地四方。是古越安吉。
甫至百草原,但耳目一新,旅途疲乏,消散无踪影。澄空万里烟收云敛,新原一片无际无边;雕梁画栋相忘于眼前,花光水影流连于指尖。有素鹅嘤嘤,灰雁恬恬,闲看鱼跃鹰翔,自顾投尺素,寄彩笺;有雄狮招摇,白虎行步,乐得哗众取宠,甘心坐囚牢,受训教。俄而,听阿佤新歌唱太平,坐摩天轮空看清明。曰:“信可乐也”。
迟迟钟鼓夜,耿耿星河天。松松竹影稀,寂寂未成眠。已而夕阳斜坠,紫暮氤氲,竹枝斑驳,人影散乱。七贤去而竹林依然,游人离而禽鸟相欢。不是醉翁独醒,莫比兰亭盛宴。登斯山也,纵目骋怀,俯仰苍翠,吐纳青葱,大竹海是焉。
天色平明,烟露晶晶,余霞成绮,澄江如练。论安吉胜景,在天荒之坪。上究日月更替,下穷草木枯荣,盈者如斯,而虚怀以待;乏穷之时,则下水自足。故天有丰缺,地有盛衰,独其间之众,晏安如昨。盖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惟山间翠竹,林中溪流,苍劲挺拔不为风移,柔弱无形不拘石阻。是造物者之精魄也。
龙门无迹多鱼跃,高崖空悬玉龙雪,山泉清冽,羲和热烈。风送竹香荡涤烦恼愁肠,溪流青野舒卷暑气秋殇;枯叶旋落,流逝这般季节,嫩笋深藏,期待如是春天。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日光下澈,时移影移;流泉飞瀑,咆哮如虎,溅珠玎玲,泠然动听。殷殷然似龙啸百瀑,何其壮哉!
寻雁痕已逝,最是离家时,问秋何所求,一叶一行诗。情思流动,出于笔纸。忘情之外,轻谈天地玄黄,妄论宇宙洪荒,谁敢笑我,年少轻狂?今朝登高远望,饱览众生沧桑;他日登临庙堂,翩翩风采无双。曾记否?当年西苕溪畔,翠竹倚阑干,傻小子指点江山。
甲午九月(润)初六
步六孤•燚炎